英文應該是我們大部分的人從小學到大,但一直學不好的科目,後來我發現學英文這件事跟打籃球其實很像,但我們可能把學習的先後順序顛倒了,導致我們學了十幾年的英文,還是終究學不好。
我們都知道要學打籃球最快的方法就是直接上場打打看,在過程中,我們學會了怎麼樣避免犯規、怎麼樣上籃等等,等到我們大概知道怎麼打了之後,會想要變得更厲害,所以我們上網找如何可以穩定投籃姿勢的影片、找關於籃球練習的書。
反觀我們學英文的過程就好像一開始就給你一本,「籃球基礎入門」的書,我們把書裡的所有規則讀遍,即使到最後連籃球上面的顆粒怎麼分佈、各種材料對籃球的彈性係數影響等等瞭若指掌,但最後在需要實戰時,卻往往不知所措。
這也是很多人把英文比喻成一項工具的原因,因為它是在實際使用之後才能理解怎麼用的工具,而我也在過程中發現幾個滿有趣的事情。
- 英文比中文好學的原因,就是英文句型有固定規則,中文沒有。
在英文裡,組成一句話的基本要素就是最少要有一個主詞跟一個動詞,才能算是一句話,比如說: This is an apple.中文意思:這是一顆蘋果,在英文裡只要少了動詞is,這個句子就沒辦法成立,但是中文因為沒有這樣的規則,所以就算省略”是”、”一顆”、”這”,同一句話我們改成「這,蘋果」或「是蘋果」,也是可以成立,換句話說,只要我們在會話或寫作的時候,遵循英文主詞+動詞這個基本句型的規則,基本上就已經具備了基礎的溝通及寫作能力了。
- 反過來英文難學的地方,就是在句型裡會有各種不同規則變化
現在我們知道只要能遵循英文句型的基本規則,就具備使用英文的能力了,大致上是這樣講沒錯,但困難的是,雖然每個句型的架構都大同小異,但是在句子當中會有許多不同規則的變化。就像現實生活中存在熱力學、靜力學、流體力學等等學科,但是它們的知識體系還是以基本物理學的框架為基礎而建立起來的。
舉個例子,I am here 中文意思是「我在這裡」,那如果中文改成「我在這裡已經三年了」,英文就變成 I have been here for three years.你看中文稍微改個意思之後,整個句子變得完全不一樣,此時的你就會滿頭問號,想說have是什麼,been又是從哪裡跑出來的。但如果你不知道現在完成式的規則,就是have+Vpp根本不會知道have就是I的一個助動詞,been就是Am的過去分詞。
可是這些規則一般來說我們不會記得那麼清楚,通常考完試就忘記了,只有當我們想要用英文表達更複雜的想法時,才會反過來去想說這句話要怎麼講,後來才發現,原來當初在學校學的文法是用在這種地方。
- 所以掌握了基本的句型之後,就可以開始用了,遇到不會的在反過來學。
知道了怎麼用最簡單的句子來溝通後,就可以開始實戰練習了,你可以花錢找老師、或是報名大學裡開放給校外人士參加的會話課、找你英文比較好的朋友練習,再不濟就自己自言自語也行。
在實際練習的過程中,你一定會遇到有些話不知道怎麼用英文講、或是你講的意思很奇怪,別人糾正你的時候,這時候你可以反過來問同樣一句話怎麼講才好,或是想想看同一句用法還可以用在哪裡,這時候再回去讀英文的文法規則才能理解它在說什麼。
比如我介系詞上的使用還是會時常搞不清楚到底要用To、for還是At,但其實無傷大雅,只要下次再遇到同一種情況的時候,再進行修正就好。
- 不要覺得自己口音很奇怪,說不定外國人的口音比你更奇怪
有些人不敢開口講英文的原因是怕別人會覺得自己講英文的口音很奇怪,但其實有許多國家英文的口音比台灣更奇怪。比如以前在船上當實習生的時候,有一位日本的代理上來,雖然我知道他是在跟我講英文,但是因為他講的英文實在是太像日文了,最後只知道要他找船長,剩下的就只能OKOK了。
比如有些菲律賓人的英文腔調比較重,要聽久了後才知道他們在講什麼,所以口音基本不是問題,語言只是溝通的工具,能聽得懂就行,畢竟要做到母語人士的發音基本上要花很多時間,不必強求。
換個角度思考,外國人如果用我們熟悉的語言跟我們講話時我們通常會格外感動,假如你在國外遇到一個外國人跟你說「甲飽袂」。親切感應該會在驚訝後的三秒空白後油然而生,即便他講的不是很標準。
- 英文裡沒有語助詞、為什麼外國人講中文怪腔怪調
英文因為不像中文有”嗎”、”啊”、”吧”等等語助詞可以表達各種語氣,所以通常外國人在講同一句話時,會用各種不同的語調,來表達不同的語氣,這也是為什麼外國人剛開始學中文時講話總會讓人感覺怪腔怪調的,因為這是他們習慣的說話方式,相反的,因為大部分台灣人不知道語調的概念,所以講起英文來會比較平舖直述。
- 說不定你的英文已經比外國人還好
我們都以為只要是外國人英文就很好,雖然英文是國際通用語言,但其實很多國家都不是以英文為第一母語,英文甚至是後來再另外學的。
像我一開始以為菲律賓人英文都很好,但後來我發現我有些菲律賓同事的英文其實也不太熟。
甚至當我剛學會要怎麼正確的用最簡單的英文句子跟外籍同事溝通時,我的一位剛從學校畢業沒多久的菲律賓同事跟我說,其實我的英文已經算是相當不錯了。
所以說很多時候我們已經儲備足夠的詞彙庫了,只是沒有試著去說出來而已。
- 至少你還可以說英文,有的地方連英文都沒辦法用
因為英文是最通用的國際語言,所以基本上會說英文走到哪還真的可以暢行無阻,怕就怕有些地方講英文還真的不通。比如越南比較偏僻的地區,講英文還真的不會通,你會體驗到的所有會的語言沒有一個能用的,瞬間變成「A-告」的感覺,只能默默拿出翻譯軟體指手畫腳,這時你會突然覺得別人能聽得懂你的話真好。